電子報第三十期>系友經驗傳承

此次很榮幸能邀請到從美國抽空回台的兩位傑出系友,64級劉月琴學姊及林猶信學長。劉月琴學姊目前任教於Dept. of Statistics ,Rutgers University,林猶信學長則活耀於商業界,兩位系友將分享過去寶貴的經驗。

劉月琴學姊:今天很高興看到這麼多年輕的學弟妹,看到大家覺得世界充滿了希望,難得跟各位齊聚一堂,談談過去的經驗。回憶過去,當初重修統計的機會,讓我對於統計產生興趣,後來又在系上擔任兩年的助教,這期間我發現自己蠻適合從事有關統計的研究,之後便朝向這個方向發展。商數系的發展方向很多元,各位同學要及時把握學習的時機,因為當機會來的時候,你才可以有足夠的準備讓自己充分把握機會、迎向挑戰。我本身的專長是與統計相關,如果同學有任何這方面的疑問都可以提出問題。

林猶信學長:自商數系畢業後,決定直接出國進修,到日本完成碩士學位後,因為覺得日本對於外來的民族有很強烈的排斥性,決定前往美國發展,繼續修讀國際貿易碩士學位,接下來則是朝商業界發展。商數系的訓練真的可以給各位很多元的發展方向,建議各位扮演好你現在的角色,因為你永遠不知道未來會成為什麼樣的角色,只有把握當下,盡最大的努力,自然你就會享受到成果。

以下是學長姐與學生的互動座談

Q:請問學長姐如何提升自我的英文能力?

林猶信學長:不二法門--多讀、多看、多寫、多聽,努力就是最重要的關鍵,此外,學習英文要排除害怕的心態,不要害怕被取笑,放開心胸去做,本來就是要靠別人糾正才會知道自己哪裡不正確。

劉月琴學姊:No Pains No Gains!要有付出才會有獲得,在英文的學習上也是如此。

Q:如何才能申請到較好的學校?

劉月琴學姊:基本上我建議各位同學多申請幾家學校,各位的英語能力也是學校審核時考慮的因素之一,另外,自傳最好能突顯出你最特別的地方。我發現最近留美的趨勢以大陸學生為多,台灣學生給我的印象比較被動一點,在學習上比較不積極,而大陸學生對於自己所要的卻是很積極的去努力爭取。我的建議是個人的基本態度應該不只要Nice而且要Tough and Tender。

Q:外國的文化差異如何適應?

劉月琴學姐:現在資訊傳遞很發達,所以基本上大部分明顯的差異,各位都可以很輕易觀察,我想有一樣是比較不容易由媒體觀察,那就是『態度』。很多台灣來的學生一開始就開名車且每天都上餐館,過著很舒適的生活。

台灣學生語言上是沒什麼問題,但在學習上讓人感覺沒有什麼進取心,有如豆腐一般。其實說到文化差異也是要到當地環境親身接觸才會感覺深刻,以點菜而言,美國服務生的問語或許會讓初次到當地的台灣學生不知所措,而隨口點了一樣餐點,其實你的態度只要Tough and Tender大多數人都會停下腳步來尊重你。

林猶信學長:台灣的小孩從小就在優渥的生活環境中長大,但這樣會讓小孩子缺乏競爭力。相反的,大陸學生因為在生活上物質就十分匱乏,因此能出國唸書對他們而言是一個不得了的機會,甚至更要把握這個機會去爭取她們所想要的。美國是一個完全開放的競爭社會,你們不是跟自己在比,而是跟更多其他優秀的人在比,因此看到別人在進步,應該要比別人的腳步更快。對於自己追求的東西,大陸的學生相對的比台灣學生有更強烈的渴望,因此他們的動力也會比較強烈。
其實台灣人適應力很強,這點是不容置疑的。

Q:美國當地學生跟台灣學生有何不同?

劉月琴學姐:美國的小孩很早就開始自我獨立思考,比較不會有類似在十字路口般的徬徨,而且也不會像台灣的小孩多數會無法自我判斷而是直接以老師或家長的意見來決定自己的方向。我認為應該儘早發覺自己想要的方向,在這過程中,有學習的機會就盡量去學習。自己在人生的歷練上應該盡量有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面對事實想想自己的長處,然後發揮自己的優勢。

林猶信學長:同學可以參考商數系電子報其中一期,有一位姚頌伯學長的觀點,我認為相當不錯。我們都是以我們過去的經驗與年輕的各位分享,各位可以將這些放在心裡,以後遇到類似的情況都可以拿出來參考。同一條路別人走過,有這樣的範本給各位參考,或許可以讓各位節省一些時間,更快獲得成長。

一個人從小到大,都是父母安排一切,缺乏獨立的練習,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這樣會造成到了某一個階段就無法在繼續進步,因為無旁人的督促與安排。

所以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知道自己的長處,能適時的發揮自己的優勢,如何在最利於自己的環境及條件下,達成自己的目標,完成卓越的成就,這就是各位的功課。

Q:請問一下劉學姊,外國學校在篩選外國學生時,看中的條件是哪些?若台灣學生希望能申請到名校,要具備哪些的優勢?

劉月琴學姊:以我的經驗而言,推薦信與托福是我申請學校最大的優勢。各位一定要找一位十分了解你的推薦人,為你進行推薦信的部分,因為這樣才能表達出你的長處。另外,英文能力鑑定也是各位要努力的部分,例如:托福、GRE、GMAT等。

以我現在任教的學校為例,一年有好幾百人來申請,所以在自傳及推薦信方面,你要能讓自己有與眾不同的吸引力,讓審核委員對你的文件有特別的印象,相對的就比較會有機會得到ADMISSION。

Q:請問在選擇推薦人的時候,是以推薦人的經歷重要,還是推薦人對我的了解程度重要?

劉月琴學姊:推薦人對你的了解程度比較重要。因為對外國人而言,在她們的認知裡,推薦人的背景似乎無法對於你的評比有較大的加分空間,但如果推薦人對於你的個性、優勢、唸書及做事的態度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相信這比較能幫助審核的委員了解你。

Q:現在教育的普及,很多大學畢業生並無法順利找到工作,或者以考碩士班為延後踏入職場的方案,所以想請問一下學長姐,當初在大學畢業後,你們是如何規劃自己的生涯?

劉月琴學姊:以前我也是比較沒有獨立思考的練習,畢業後我直接在系上當助教,只是當助教後我漸漸了解自己比較喜歡從事研究方面的工作,於是就朝向這方面來努力。我認為不管是先就業再繼續進修,或是大學畢業後繼續念書晚點進入職場,我都無法評比那一個會對各位比較好,這完全要看各位身邊的機會,及各位平時累積的能力。

林猶信學長:想當年我們也不清楚自己該走哪個方向,像劉學姊講的一樣,我當初會去美國發展也是因為一個機會,人生是充滿很多機會的,所以各位要好好把握身邊的任何一個機會。沒有人會知道你選擇了其中一條路,是否就是最好的選擇。所以到底先就業還是繼續進修比較好,很多人的經驗是先工作會讓你感受到書到用時方很少,此時再去進修的吸收效果會相當好。因為你知道你所缺乏的,就會努力去追求你想要的。

Q:想請問一下學長姐,在生活當中,做人處事當中有沒有比較好的態度或者優勢,如何分配時間?

劉月琴學姊:我認為肯學習的心態很重要,而且對於任何事物都充滿了興趣,樂於學習新事物。台灣的學生基本上性格都很Nice,但是就是缺乏了一點積極進取的衝勁,這樣並無法成為管理者。

林猶信學長:以前我們在審核履歷時,最欣賞的特質就是願意努力實幹的態度,還有願意不斷學習的心態。如果你能幫老闆分攤這些很繁瑣的例行事物,老闆在選擇管理人才時,第一個就會想到你。
就分配時間而言,這是從小的習慣,要慢慢培養或更改。你要清楚做每一件事要花多少時間、了解你有什麼、你要什麼、你要達到什麼樣的目標。自己需要的路線與程序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之後,就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最多的事件。

劉月琴學姐:其實到美國這麼些年,我覺得我還有一點沒學好,就是幽默感。其實生活不必太過嚴肅,很多時後放輕鬆一點,讓自己適時的獲得平衡。

Q:可否請教一下學姊,有關統計在各方面的應用有哪些?

劉月琴學姊:其實統計在過去20年來已經發展成可應用在很多方面,舉例而言:我們曾與國家航空局合作,主要是將其各家航空公司每年的文字資料做成統計分析,讓這些資料轉換成有統計意義的數字,可以讓國家航空局藉由這些數字來督促不良的航空公司。另外,還有與醫學的神經科學一起研究合作,將其各種藥物的大量資訊做成統計的數字,來表達各種藥物的可行性。還有各位在使用網路上的收訊引擎時,如何以最短的速度收尋出結果,也是與統計有很大的關聯。基本上,我覺得統計可以應用在很多方面的實務。

Q:請問學長姐如何排解自己的壓力?

劉月琴學姊:我想每個人要有自己的嗜好是十分重要,對我而言,每當我在做研究感到煩悶時,我會拿一本歷史小說來閱讀,藉此讓自己轉換一下心情。其實沒有壓力反而不會有重心,有壓力才會讓事情做的比較好。

林猶信學長:我想這跟剛剛提到的平衡有很大的關聯,其實各位不要太恐懼壓力,壓力有時會是一種助力。

Q:請問要有怎樣的資格才能在美國生活?

林猶信學長:想要在美國生活可以分為有身分及無身分,無身分仍然可以在美國生活,只是不能享有某些福利。至於如何取得身分可以分為下列幾種方法:
1. 親屬關係
2. 美國短缺的員工如:廚師、管家、護士等等
3. 特殊技能:中醫、運動技能
4. 政治庇護
5. 在美國設立公司(須有一定的資本額度)

劉月琴學姊:現在有很多美國的大公司,對於大陸市場很重視,因此她們需要具有雙語能力(中、英)的人才,成為公司的員工,所以各位可以注意這類的訊息。